(資料圖片)
普洱熟茶因為味道的相似性——香甜順滑——讓很多茶友覺得,所有熟茶都是一個味道。
香甜順滑是普通茶友能感知到的初級感官體驗。更好喝,更具有細微變化的熟茶,在他們口中,其實是喝不出來的,因為品的不夠多,感官敏銳度沒有被養成。
不同的廠家,不同的茶區,不同的樹齡,不同的季節料,不同的發酵形式,不同的年份,不同地域發酵出來的,橫向,縱向,一對比,其實區別就出來了,熟茶壓根兒不是一個味道,而是相似味道的基本面上有著細微的差別,各有風味。
比如不同的廠家,可能因為發酵池不同,常用茶區原料不同,菌群不同,有一種辨識度比較高的味覺差別,單獨喝這家,不覺得有如何不同,你多對比其他家,味覺差異就出來了,舉個例子,我喝瀾滄古茶的熟茶,它有一個相似的基礎味覺調性,湯色紅濃明艷,茶湯濃稠甜順。
比如不同的茶區,勐海茶區發酵的,和臨滄茶區發酵的,那種更厚與顯得略薄的區別,就出來了。比如不同年份的熟茶,更老的老味十足,湯色更通透,口感更醇厚,茶湯茶味都潔凈度更高。比如不同的樹齡的發酵的,大樹古樹發酵的,比小樹發酵的,水浸出物更高,湯感更濃更厚,能感覺到的顆粒感更明顯,更濃更稠更厚,也相對更耐泡。比如單獨只用春茶發酵出來的熟茶,一條線起伏變化,比如拼配的熟茶,多線平行變化,綜合性協調性更好。比如一些大廠發酵出來的拼配熟茶,有些年份很久的,臺地茶也可以非常好喝。哈哈。
好的熟茶,并不是一個味道,優質的熟茶,是經得住像紅酒一樣去品鑒的。
生茶一山一味,山頭特征明朗,熟茶則不一樣,在看似趨同中,實則“和而不同”。
品熟茶更需要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