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分三種,一為實用,二為賞玩,三為收藏。以“玩”而論,唯有中間的學問最多,除了每日好茶滋潤,另有手心撫摸,一天一個顏色,年年都有新感覺,可“閑來思往,靜聽大風”。
玩到最后能夠在人與壺之間達到一個互動的境界,即人養壺氣,壺養人性,彼此凈化,相互陶冶。對于紫砂壺的玩字,其實早有解釋,玩即養。
(資料圖)
一名真正的紫砂壺愛好者肯定會隔段時間就挨個地把自己的心愛之物拿出來觀賞把玩,紫砂壺重在養,如果不養,即使是名家之作,也還停留在凡胎的階段,變不成仙器。
許多人買了紫砂壺后,常是往家里的柜中一放了事,這其實是一種外行的表現。
紫砂壺一定要用,要養,即如宜興人習稱的,一定要日日盤養,而在天長日久的盤養中,紫砂壺便能達到加快升值的效應。
當今紫砂壺幾乎是現在喝茶人的首選,“養”好的壺亮澤光潤,養壺之法并不復雜,明人周高起就說過:“壺經久用,滌拭日加,自發黯然之光,入手可鑒。”這句話是用壺、養壺的根本方法。不過養壺是較長的過程,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做到。
養壺的第一步是啟用新壺,啟用新壺時,應先用水將紫砂壺里外洗干凈,然后開壺,具體開壺教程相見《紫砂壺如何開壺》。
相對于開壺,養壺的過程更加漫長,需要很好的耐心。宜興的制壺工藝師董俊峰強調“一定要在品茶的過程中養壺,而不是在養壺的過程中品茶”,真是養壺如養性。而一把養好的壺,也應該呈“黯然”之色,光澤“內斂”,如同君子,端莊穩重。
行家都知道,養壺最重要的是泥料,好的泥料養出來的壺肯定會很漂亮的,反而言之,泥料不好,花再多的心血,壺還是老樣子,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當然,有了泥料好的先天條件還是不夠的,好的壺也是“養”出來的。
養壺的幾個原則:
1. 徹底將壺身內外洗凈原則;
2. 切忌油污接觸原則;
3. 用茶汁滋潤壺表原則;
4. 適度擦刷原則;
5. 用畢清理晾干原則;
6. 讓壺有休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