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玩壺的朋友對段泥壺都是又愛又怕,泡養漂亮的話真是愛不釋手,但要是一不注意,就養的臟兮兮的,有些地方泛黑,你有沒有過這種擔心?
紫砂壺經過泡養,茶漬附在壺身就會有泛黑,是由紫砂壺特定的雙氣孔結構所決定,原因是長期茶湯的浸泡,茶水中鐵離子經過氣孔在壺表積聚,形成的黑色素。
所以,真正紫砂壺經過泡養,茶水滲入,顏色都會會越來越深(但是這種現象并不是叫吐黑,有些平臺為了博得關注傳播了很多錯誤的知識導致大家有了錯誤的理解)。
(相關資料圖)
吐黑
然而,吐黑現象的出現,一般是和燒制溫度有關,紫砂壺燒制的窯溫低了,氣孔結構疏松,茶水容易滲透,就會吐黑。
吐黑
段泥的壺很多人不太喜歡,是因為段泥壺的顏又比較淺,使用不注意清理,很快就變得臟兮兮,容易造成人工吐黑(也就是茶漬附在壺身),所以很多壺友干脆就不用段泥壺。
以上種種原因,其實是多余的擔心,如果沒有真正養出一把好的段泥壺,就不知道段泥壺養出來有多漂亮。
段泥適合什么茶?
很多時候都有人問,段泥壺適合什么茶,我們都說,綠茶白茶、鐵觀音生普之類。其實原因無非有兩點:
第一,段泥相對透氣性要好一些,而綠茶這種是不適合燜泡的茶葉,用段泥來說是比較合適。
第二,也是從養壺的角度說,段泥壺的確顏色很淺,如果堆積深色的茶垢,又沒有及時的清理,那一定會把紫砂壺“養花”,所以,如果從方便的角度來說,淺色系的茶葉可能更適合段泥壺。
但是以上觀點也不是絕對,上述推薦的茶是因為這幾種茶湯顏色淺不容易養臟。
很多人認為段泥壺不能泡普洱茶?其實是可以的!熟普洱、黑茶、紅茶都能泡,但是要注意喝完茶及時清洗干凈,如果不注意清洗不管你用什么茶泡,都是會有茶漬的,也會養臟。
包漿的西施壺
如我自己平時基本都喝紅茶,用完及時清洗好你的愛壺,只要用心,段泥壺一樣可以包漿很漂亮。
如果有些剛入門的朋友,對養壺的過程沒有什么把握,也不知道怎么具體衡量,那我們就用個蠢辦法咯,收到壺的時候拍一張照片,每用一陣子,再拍照記錄下,這樣,可能更直觀的看到泥料的變化。
切忌泡剩茶養壺,有些養壺的人,認為飲剩的茶汁留在壺里有助于壺的養成,這是錯誤的認識。雖然紫砂壺確實有隔夜不餿的特點,但隔夜茶會有陳湯味,對紫砂壺損害很大,而且這樣的茶水不衛生,飲用對身體不利。
養壺切忌心急,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堅決不能用細砂布、砂紙拋光布!
養壺,段泥壺,最好由內而外慢慢養,人壺一心,養好了,比什么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