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贛州市通天巖風景名勝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區,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天巖風景名勝區位于贛州市西北郊6.8公里處,經105國道直接進入景區,交通便捷。景區面積6平方公里,古樹參天、林木繁茂、洞壑幽深。
(資料圖片)
通天巖石窟開鑿于唐朝,興盛于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專家譽為“江南第一石窟”。
觀心巖、忘歸巖、龍虎巖、通天巖、翠微巖五大巖洞文化底蘊豐厚、歷史遺跡豐富,蘇東坡、陽孝本、王陽明等歷史名人也曾在此留下了眾多遺跡。
當年蔣經國在贛南期間曾經居住在這里。通天巖的第一勝景——忘歸巖巨石橫空,狀若雄獅,極為壯觀。有一個3米高、5米寬、10米長的扇形石洞。炎夏登臨,洞內清風徐來,暑意頓消,令人流連忘返,故言“忘歸”。
采茶
通天巖茶采制精湛。在谷雨前開采,鮮葉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
該茶早先由僧人在寺院附近山巖上零星種植、采制,主要是在大馬欄、小馬欄、張天窩、茶窩里等處,其中以小馬欄所產品質最佳。如今有關部門正積極創造條件,大力進行茶園基地建設,力爭多產通天巖茶,使這顆明珠放射出更加瑰麗的光彩。
制茶工藝
經殺青、初揉、炒青和復揉、烘干四道工序制成。
殺青
殺青鍋溫為150~160℃,每鍋投葉量0.5公斤左右,歷時3~5分鐘;
初揉、炒青和復揉
主要是使通天巖茶初步形成細條,然后再入鍋炒青,并進行復揉,此時實質上是邊炒干邊理條的過程,炒至通天巖茶五成干,通天巖茶初具條索,即出鍋進行烘干。
烘干
在烘籠中烘焙約1小時,烘至足干,下烘收藏。
成茶品質
外形條索緊結,色澤潤綠顯毫;香氣清高幽雅,湯色清澈,味醇爽口,葉底嫩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