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冰島老寨以外,其余的分別是西半山茶區的十個寨子,其余的壩卡::懂過、大戶賽、公弄、幫改、丙山、護東、大雪山、小戶賽。東半山茶區有八個寨子,分別是:忙蚌、壩糯、那焦、幫瀆、那賽、東來、忙那和城子。
勐庫十八寨之大戶賽位于雙江勐庫“大雪山”山系的西半山。茶區海拔較高,有20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25.00℃,年降水量200.00毫米,終年云霧籠罩,雨量充沛,氣候適宜,極利于大葉種茶樹的生長。
此茶區茶樹樹齡都在200年以上,有部分被矮化,但這里的茶山大部分保持得非常好,如同當地勤勞勇敢、樸實無華而意志堅韌的人們一樣,在世事變化、歷史滄桑中展示出了超拔的生命毅力和精神。淡定、靜謐、悠遠、深沉,默默無聞的涵養化育,鐘靈毓秀;孜孜不倦地納氣吐芳,滿山溢香。大戶賽是勐庫大葉茶比較有代表性的茶區,從大戶賽進大雪山是考察邦馬大雪山野生大茶林和那棵世界茶王最佳的路線。佤族和拉祜族是大戶賽早期的住民,拉祜族至少300年前已在大戶賽種茶。
(資料圖)
大戶賽現有150戶人家,有拉祜族和漢族,拉祜族有60戶,其余為漢族。漢族住上邊梁子,拉祜族住下邊洼子相距約有半公里。
大戶賽茶山終年云霧籠罩,雨量充沛,氣候適宜,極利于大葉種茶樹的生長。
這里的茶山,如同當地勤勞勇敢、樸實無華而意志堅韌的人們一樣,在世事變化、歷史滄桑中展示出了超拔的生命毅力和精神。淡定、靜謐、悠遠、深沉,默默無聞的涵養化育,鐘靈毓秀;孜孜不倦地納氣吐芳,滿山溢香。
大戶賽大寨的茶樹大都在上個世紀50年種植,此類茶屬于小樹茶,樹齡小,生態環境比壩子茶好,屬于大戶賽茶的主產區域。
清光緒年間,大戶賽的漢人們開始在遠離寨子的山坡上開地種茶。大戶賽現在留下來的光緒末年民國初年的茶園至少還有500畝,這些百多年的茶園全是按照滿天星順坡栽的方法栽種。雖然這些茶園現已被矮化過,但由于根部和主干較粗,但品質較山頭小樹茶要強。大戶賽保留得最好的古茶園在拉祜族居住的河邊寨,大戶賽300年以上樹齡的古茶樹大部分都分布在這里。
這片古茶園約有五六十畝,未被矮化,長得枝干高粗,葉亮濃綠,茶樹樹圍大多在90厘米至110厘米之間,拉祜人說這片茶園是他們的先祖們種下的,有多少年已說不上來了,連70多歲的老人都說不上來是哪代先祖們種下的,說明這片茶園至少已是上數六代,七代的事了!大戶賽古樹茶特點大戶賽的茶很容易辨別,因為它“皮膚”比較黑,曬干后烏潤油亮,當地人也稱它為“大黑葉”,但茶湯顏色卻很是明亮。大戶賽茶性苦而不寒、香而氣烈、干香明顯,開湯香氣強烈,掛杯時間持久,茶湯豐富飽滿,滋味釅醇,苦不留口,茶湯入喉,兩頰即舌底徐徐生津,口腔寬廣舒適,毫無緊繃感。回甘與生津從第一杯茶湯入喉起,綿延悠遠,喉韻潤,甜。整個品飲過程甘甜爽口。大戶賽古樹茶口感
第一泡:入口滋味醇甜之中略帶苦味,沒有澀感,具有普洱生茶特有的活性。第二泡:香氣加大,滋味也更濃,茶氣強勁,漸漸回甘,大戶賽古茶是最能體現勐庫大葉種的霸氣,厚重的一款茶。
第三泡:茶底全部被激活,能明顯感受到大戶賽的質感。香氣強烈且長,有明顯的古樹香和花果香,滋味卻更濃厚。
第四:不管從香氣、滋味、回甘都在進步中,湯感柔順,水路細膩,并伴隨著濃強的回甘與生津,唇齒留香!
第五泡:香氣不斷增加,綿延悠遠,喉韻潤甜。大戶賽古樹茶茶氣霸道而縈繞口腔之中,慢慢融進喉嚨,實在美妙。
到了第七泡了,滋味和香氣沒有下降,證明它很耐泡,而且香氣和滋味都仍有很好的表現。
回甘與生津從第一杯茶湯入喉起,綿延悠遠,喉韻潤,甜,整個品飲過程甘甜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