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年剛炒好的春茶,大家來品嘗一下。”近日,一場業務交流茶話會在深圳龍華對口幫扶紫金農產品展銷中心舉行,茶企負責人、品茗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茶葉品質和產業升級等話題。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完善“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推進嶺南蔬果、禽畜、水產、南藥、茶葉等培優提質。茶產業在我市歷史悠長。近年來,在省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精心布局,把茶產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促進富民興村的重點工程來抓,全市整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超2億元,紫金縣、東源縣分別成功創建省級茶葉產業園。據統計,全市現有茶葉企業300多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3家,市級龍頭企業31家。
【資料圖】
紫金縣蘇區鎮青溪村青林峰茶葉種植基地
拓產業:全市茶葉種植面積約14.52萬畝
“第一次到紫金縣南嶺鎮,好像到了‘仙境’,周圍都是原始森林,生態環境特別好。”紫金縣金豐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已種植茶葉1000畝,她對茶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在紫金縣金豐號種植基地加快建設的同時,和平縣以青州鎮、熱水鎮為核心區的萬畝茶葉種植基地建設也開足馬力,該縣希望通過種植示范帶動全縣茶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
紫金縣南嶺鎮莊田村茶農在采春茶
一盞高山茶,天地小壺中。生態優勢是我市發展茶產業天然優勢,茶產業作為我市的特色農業產業,在“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等新業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茶產業,從2017年開始,我市就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支持茶產業發展。出臺了《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促進我市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河源市茶葉產業生態發展總體規劃(2019—2028年)》,引導構建茶葉產業“一心二園三區一帶”的發展格局;《紫金縣加快茶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明確,以獎勵措施擴大茶葉種植面積,新種茶樹符合要求每畝可補助1000元;實施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行動計劃,連片種植茶葉100畝以上的,市級給予一次性補助5萬元。一項項制度的推行,助推我市茶產業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茶葉種植面積為145246畝,茶葉產量為8185噸,全市現有茶產業企業300多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3家,市級龍頭企業31家。
和平縣東水鎮增坑村村民身穿畬族服飾采春茶
樹品牌:優質名茶暢銷省內外
近日,第七屆亞太茶茗大獎賽獲獎名單公布,我市多家茶企選送的24個茶葉品牌分別獲得特別金獎、金獎和銀獎等獎項。亞太茶茗大獎是一項國際性評比活動,被譽為亞太地區茶葉界頂級賽事。
過去,我市的茶葉品牌較多,茶葉作為原料茶銷售價格不高。隨著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持續加碼,我市多款茶葉在國家、省等評比中脫穎而出,“河源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并遠銷省內外。
名茶還需有名牌,做好茶品牌是產業由大到強的必經之路。“茶葉品牌做強做大需要多方共同發力。”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凌彩金認為,河源應該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茶文化、培育種植、加工、銷售等專業技能人才,規范和統一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培育和壯大河源茶的核心拳頭產品,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認知度和美譽度。
市茶葉協會秘書長曾偉霞表示,今年以來,協會每周都會舉辦茶話會活動,邀請會員及品茗愛好者探討制茶工藝、加工標準等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河源的茶葉品質。“協會將多措并舉,助力我市打造茶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著力打造河源茶葉區域公共品牌,讓河源茶葉走向更大市場。”曾偉霞說。
東源縣仙湖山,海拔1200米,常年云霧繚繞。當地有500多年的種茶史。
據統計,我市茶葉獲得全國名特優新4個,省十大名牌2個,省名牌15個,省名特優新10個,省區域公用品牌5個,綠色茶葉產品11個,有機茶葉產品46個,無公害茶葉產品79個。其中,紫金蟬茶、東源仙湖茶更是名聲在外:紫金縣獲評為中國茶業百強縣,“紫金蟬茶”相繼獲評“全國鄉村特色產品”“粵字號”農產品百縣百品縣域公用品牌優秀品牌、“粵港澳大灣區最受消費者喜愛區域公共品牌”;東源仙湖茶基地獲得“廣東省現代示范基地”、仙湖茶曾獲“廣東省著名商標”及“廣東省種植技術與深加工技術科技二等獎”,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志。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圍繞“萬綠河源”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展規劃,密切“子母”品牌聯系,力爭茶葉區域品牌建設和企業品牌建設兩手抓、兩手牢,全面推動東源仙湖茶、紫金蟬茶產業提檔升級,打造認可度高、知名度廣、品牌效益明顯的縣域區域公用品牌和茶葉知名企業品牌。
促融合:“三產”融合賦能鄉村振興
位于紫金縣紫城鎮藍坑村的紫金客茶谷,是廣東省第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紫金縣茶葉產業園的核心示范區,也是我市茶旅融合發展的一個范例。每逢節假日,客茶谷內游人如織,游客們在茶園內盡享山間美景、茶中精品。
“今年,茶園著重在精加工、提品質、增效益方面發力,并繼續推進茶產業學院、茶文化體驗廣場、觀光涼亭等項目。”紫金客茶谷負責人何東波說。
紫金客茶谷
以茶興旅,以旅促茶。近年來,我市鼓勵茶企進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了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8個。2020年,紫金客茶谷獲評廣東省森林旅游品牌地。2021年5月,“紅色紫金—蟬茶飄香”被評為全國百條紅色茶鄉特色旅游線路。
“茶葉”變“茶業”,富了村民,美了生態。數據顯示,我市具有SC認證的茶產業企業43家,具有生產許可小作坊證約50家。全市300多家茶企帶動1.27萬多戶農戶種茶、就業,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就業,戶均年增收約1萬元。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深入挖掘和弘揚河源茶文化,促進茶葉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著力打造茶葉種植、生產、加工與銷售,茶文化傳播與茶旅游、觀光、度假等于一體的茶產業鏈,打造精品旅游項目,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河源發布,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