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田村位于我縣望豐鄉中部,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區,人口分散居住深山內,土壤貧瘠,發展產業條件制約因素較多。近年來,該村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內容,立足村情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以茶葉為主導的生態產業,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時下,正是夏秋茶采摘的最佳時節,在望豐鄉三角田村的茶葉基地里,數十名苗族婦女正在忙碌的采摘茶葉。家住望豐鄉青山村的79歲老人李正英告訴記者,幾十年前,三角田村的第一批茶樹種植她便有幸參與其中,看著三角田村從貧困村一步步發展成為茶葉大村,還帶動像她這樣的周邊村民到三角田村采茶增收。這讓李正英連連對三角田村豎起了大拇指。
采茶工人李正英
(相關資料圖)
“今年二月中旬就來這里采茶了,每天采摘十七、十八斤茶葉,最多可以采摘到二十斤左右。前年我采得四千元左右,今年還沒滿一個月就已經有三千多元了。”采茶工人李正英說。
三角田村平均海拔為1160米,高海拔、云霧繚繞、無污染的自然環境為茶樹生長發育提供了優越條件。近年來,三角田村積極搶抓發展茶葉的相關補助政策,通過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由村兩委牽頭,合作社統籌,不斷整合當地茶葉產業,優化茶葉產業結構,大力改造提升現有茶園,打造綠色標準化示范基地,做到統一管理、統一施肥、統一采摘規格,從而不斷提升了茶葉的品質和品牌效益。
望豐鄉三角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志賢
“三角田的主要產業是茶葉為主,我們的茶葉將近有五十年的歷史,以前種植了300畝,到如今我們村發展到2198畝,三角田現在人均有2.31畝。在2016年,三角田成立了永康合作社,在我們的轄區有云尖茶葉加工廠,還有腳堯公司加工廠,茶農出門就可以直接交茶葉,這兩年的發展從開始的畝產200多斤到現在畝產700多斤,所以茶葉給我們全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望豐鄉三角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志賢說。
據悉,三角田村全村共有249戶949人,現有茶園面積2198畝,可采摘面積1350畝,有省級示范性合作社1個。2021年該村茶青總產量為168.8噸,年產值達371.3萬元,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截至發稿前,該村的2022年茶青總產量已達189.2噸,預計年產值達400萬元以上。
在茶產業的帶動下,三角田村無論從基礎設施條件、人居環境改善、產業發展還是村民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并被確定為貴州“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談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時,駐村剛滿一年的第一書記趙虎芳信心滿滿。
望豐鄉三角田村駐村第一書記趙虎芳
“作為鄉村振興工作隊,我們將搶抓省支持黔東南州打造橋頭堡機遇,聚焦‘一宣六幫’工作任務,強化‘523’工作模式,全面打造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聚焦‘五個一’,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即一個規劃、一個監測、一個組織、一個治理、一個建設,突破產業發展和勞務輸出兩個瓶頸,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三個短板,力爭讓我們三角田村到2025年實現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產業發展健康穩定、鄉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鄉村發展合力充分激發、農村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利的目標。”望豐鄉三角田村駐村第一書記趙虎芳說。
來源:雷山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 馬系飛 張千紅,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