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原產地≠古法
原產地的茶園從地域上分著九等,山塢茶、魚塘茶、向陽茶、向陰茶、果園茶等,從茶樹品種上現在東西山種著五湖四海的各個樹種,僅僅只是原產地,什么也說明不了。
手工≠古法
本地碧螺春一直是手工炒制,只有西山個別人家有半機械制作,但是未出好茶。景德鎮滿大街的手工瓷器,品質低劣的占九成九,炒菜都是靠手工,炒得好吃的有多少。
柴火灶≠古法
如今東山本地大企業都是柴火灶炒制,西山也有幾家大廠家全部使用柴火灶,反而只有茶農家基本都是改用煤氣灶,如果柴火灶炒了一鍋石子,也是吃不下去的。
攤涼、冷揉≠古法
我來蘇州第一年也就是2013年,走過多家本地企業和一些茶農家,主張綠茶必須要有攤涼環節,熱揉須改為冷揉,這個主張也曾得到幾位較開明企業的認可但當時沒有付諸行動去改變。如今已經有個別企業開始打出攤涼、冷揉的概念,將自己的產品也冠上了古法名義。然而好茶制作,環環相扣,僅僅是攤涼,如何攤涼,攤涼多久,攤到什么程度,本地并無這個經驗。再說冷揉,本地多年來是鍋內熱揉,已經失去了冷揉的技術要領,要恢復起來,僅僅是概念是不夠的。何況,即使將攤涼、冷揉做到位,其他環節沒有跟上,也絕非我之前所說的古法。
所以,總的來說,治得好病的藥方,才是祖傳秘方。
過去說古法,往往將自己陷入深潭,將自己捆綁在不斷解釋如何是古法的概念上。古法,是對質的訴求,是尋求古人制茶的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