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益茶社區里看到不少藏家都在談要讓大益茶的價格從感性回歸理性,這樣市場才會健康有序地發展。話說得可太對了,如果早幾個月這樣的聲音能多一點,市場的情況一定會樂觀許多。好在當下已經有了這樣的聲音,那么距離解決現實中的諸多問題又更近了一步。
(相關資料圖)
對于活躍于芳村市場的藏家們來說感性與理性就像是“薛定諤的貓”,它不光是不同藏家意見不一致的表現,即便對于同一藏家來說,放在不同的時期他的觀點都會自相矛盾,那種昨天“小甜甜”今日“牛夫人”的橋段都快成了芳村日常。
“薛定諤的大益茶價”背后是芳村市場復雜心理的直觀表象。這是一種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的心理現象,舉例來說一名在芳村市場混跡多年的老藏家,通過不斷的對話,你就很容易從他身上看到以下特質:
在他/她的內心深處,很愿意花數年乃至數十年去收藏自己喜歡的大益茶,但他/她又很難拒絕短期高收益的誘惑。在這種心態下,就會產生一個口頭價格一個心理價格。前者是藏家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東西,至于后者除非關系好到一定程度的親朋好友,否則他們絕對不會輕易道出。
在這樣的心態下,芳村藏家之間并不能做到開誠布公,在短期高收益的驅使下,會不斷地堆高當下最熱門的大益茶。一旦這一輪行情結束,他們又會因為實際價格與心理價格的巨大落差而選擇拋售,然后就引發了一系列大家不想看到的情況。
當有人開始呼吁讓大益茶回歸理性,首先得從芳村市場內部達成共識。雖然不追求所有人都能形成統一的意見,但是也得做到大多數人意見的統一。將市場熱度比較高的大益茶挑出來,將其反饋給大益集團。再由大益集團牽頭,選擇有影響力的專賣店店長以及有影響力的藏家。大家坐在一起好好聊聊,總結過去的經驗結合當前的市場環境,看能不能制定出一些能為市場造勢的活動,然后三方一起發力,把藏家期望中的大益茶的行情送入正軌,以局部的復蘇來促進整體的復蘇。
大益茶市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就是因為過去的藏家們能夠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88青也好,班章大白菜也罷,大家之所以愿意花大價錢買入并收藏,就是因為在市場中認可了它們的價值。這種認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養成,而是老藏家們通過不斷地交流,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并且能夠通過對這些茶的不斷品飲與分享,最終形成的市場共識。正因為他們的執著,才保持了88青與班章大白菜旺盛的生命力。
反觀現在的大益茶,若從品質來說,現在的許多大益茶都有著88青、班章大白菜般的潛力,市場前期表現也很不錯,可就是后繼乏力,趕上行情不好的時候,竟然還能夠上演“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離譜戲碼。究其原因就是藏家們對茶只能保持很短時間的熱度,現在芳村對大益茶的態度要說是“熊瞎子掰苞米”的確有些過分,但喜新厭舊應該不足為過吧。而這種態度的出現,就是理性與感性兩者之間的心理落差,使芳村的藏家們更愿意去追求高爆發的新茶。
短期“牛”不叫“牛”,長期“牛”才是真的“牛”。想要讓大益茶市處于長期牛的狀態,芳村內部意見能否統一很關鍵。
責編:婉君
來源:大益行情網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