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金花的六堡茶就好嗎
一般而言,而其他沒有“金花”的茶,并不表示其中沒有冠突散囊菌,而是有可能是其還沒形成優勢菌種,或者是沒有大量產生金黃色的閉囊殼,或者是其“金花”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消失了,但我們不能因之而說沒有金花就不是好茶。
(資料圖片)
有茶友問起,六堡茶除了有金花,是否還有銀花?常看到有部分惟利是圖的商人,通過“濕倉”制造高濕環境,促進微生物菌類生長。確實,在濕度溫度環境適合的條件下,能促進薛氏曲霉的生長。同時,其他雜菌也會加速繁殖,出現霉變。常見的是我們常常看見的長出白色、綠色或者紅色的“毛”,我們粵語中稱之為“發毛”。通過高濕促生的所謂“金花”,由于同時也會有大量其他菌類的繁殖,其會否導致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答案顯然易見。
有金花的六堡茶里面的冠突散囊菌經催化并參與了六堡茶特有的色、香、味物質形成,口感會有較大改善,但茶葉本身的品質還是占最主要因素的,一個品質很差的六堡茶不好因為“金花”而脫胎換骨,變成上品、極品,這點很容易理解。
事實上,關鍵還要分辨這個茶是什么樣的金花,有沒有雜菌一起生長,干茶干不干凈,是不是通過濕倉漚出來的,是不是霉變的茶品等等。這些,我們就需要通過茶的外觀以及金花的形態分布加以辨別。
如何分清真正的金花呢
一般而言,第一,由于高濕造成的霉變,尤其在霉菌群落最密集的地方,茶葉凝結成塊、易碎。而有“薛氏曲霉”孢子的茶品,條索清楚、自然舒展,存期長久后茶品易分拆,沖泡后葉形完整,葉有一定強度和彈性;其他雜霉菌只有黃色粉狀孢子,但在生長期一定有菌絲形成,真正的“金花”任何時期都不會有菌絲存在。
此外,雜霉的孢子顆粒極細微且附著不緊,一口氣即可以吹散落,真正的“金花”附著緊實,不易掉落;還有,其他雜霉菌是絲狀成片分布,為淺黃色,通常分布在茶品局部;“金花”通常在茶塊、茶餅或磚、沱的內部,為點狀顆粒,呈金黃色,茶面分布時偶有十數個金花同處分布,花體清晰,界面清楚。
霉變茶的湯色偏黑或棕黑,較渾濁,味道有霉變氣味,數泡后湯色很快變淡且依然渾濁,而有真正“金花”的茶品,茶色紅,且較普通茶品更加清澈透亮,口感圓順爽滑,一泡就有種特有甜香。以上幾個要素須綜合一起作判斷,不能單看一兩個方面便匆匆下結論。
一般茶友假如覺得很難如此專業地鑒別、分辨的話,還是找有經驗的朋友分清楚再喝,以免對影響身體健康。
金花六堡茶如何洗茶
知道了何謂“金花”,有茶友擔心,既然金花這么有用,那洗茶的時候,洗去了,豈不可惜?我們來說一說有金花的六堡茶該怎么洗茶。
筆者認為,我們平常洗茶,也養成了洗茶的習慣,只需要注意怎么樣洗茶,對待有“金花”的茶,也是同樣的洗就行了。
“金花”茶的品質好,不是因為其附著的金黃色的閉囊殼,而是有成為了優勢菌種的冠突散囊菌在茶的后發酵過程中,起到了輔助、催化的作用,其參與了氧化、聚合、降解、轉化了茶中的相關物質,將茶葉中的淀粉轉化為單糖,催化多酚類化合物氧化,從而使得茶湯回甜生津、醇厚鮮爽,這些物質已經在茶里面,并不在閉囊殼中。
不過,這些使得茶“回甜生津,醇厚鮮爽”的物質,也同樣的可溶于水中,洗茶還是如我們平時所提倡,用熱水而不是開水洗茶,洗茶應控制在很短的時間為宜。
實驗表明,茶的香氣成分以及一些對有益人體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開始大量溶入熱水中,若“洗茶”超過3秒鐘,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會開始大量損失。因此我們洗茶時,熱水注入后應盡快將水倒去,最好控制在3秒之內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