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農夫山泉有點甜”這句非常有名的廣告語嗎?
(資料圖片)
說明優質水最終給人的品飲體驗就是“甜”。
對于茶葉來說,追求品飲時的“回甘生津”,實際上就是茶湯入口后帶給人的甜而不膩、暢潤心田的美妙體驗。
苦與澀,本是茶的本味。茶葉是先有苦,后有甘,才有所謂“回甘”的說法。有些食材只有苦沒有甜,或者只有甜沒有苦。只有茶葉能夠苦盡甘來,這就是茶葉的神奇之處。
很多人認為茶的回甘和回甜,就是同樣一件事情,實則不然。
回甜,主要是白茶本身的口感。
白茶中內含有很多多糖類物質,有單糖、多糖、果糖等。
多糖類物質都是白茶湯中的甜度構成,人體的味蕾可以直接感受到多糖類物質的刺激。
白茶制作工藝不炒不揉,自然萎凋,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葉的內含物質,尤其白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含量比較高,所以口感層次比較復雜,容易感受到回甜度。
回甘,主要是每個人的身體反應。
當白茶喝下去之后,收斂性和刺激性慢慢消失,促使人體機能在喉嚨處分泌出霉素,經人唾液相結合,從而明顯感受到甜味,這是一種霉素發酵作用。
茶葉的好壞以及茶葉內質的高低也決定了回甘的持久性。
有些茶品味道、口感等表現都不錯,但是回甘時間短,基本上喝完就完了,這樣品質的茶總少了些回味。
總的來說,每個人的味蕾靈敏度不一樣,對苦澀滋味的承受力也不同,所以我們無法簡單的以喝茶回甘與否去判斷茶葉質量的好壞,但茶的回甘強度和持久性是判斷好茶的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