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1.安溪鐵觀音有哪些核心特征和獨特性?
答:
【資料圖】
核心特征:(1)安溪鐵觀音品種獨特,制作烏龍茶的茶樹品種為中葉灌木,葉片肥厚,安溪分布較集中。(2)種植方式為梯田式茶園,采用梯壁留草、套種綠肥、茶--林相間等復合生態種植模式。(3)制作工藝不同,烏龍茶制作工藝需要歷經3大階段、10道工序、36個小時連續制作,搖青和包揉是其區別于另外兩個茶類制作的重要工序。(4)茶文化獨特,信仰觀音、獨特的民間技藝切磋形式——斗茶、茶文化師徒傳授制。
獨特性:鐵觀音茶樹品種起源地、烏龍茶制作工藝的起源地、無性繁殖技術的發源地。
問:2.當前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保護面臨最突出的問題和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如何來解決和應對?
答:
問題與挑戰:(1)種茶辛苦,年輕人種茶的意愿低,外流嚴重,懂種植技術的年輕人較少,傳統茶園面臨拋荒的威脅;(2)種茶小農戶種茶制茶技術水平不高,種茶制茶技術和傳統文化面臨失傳;(3)小農市場議價能力差,茶葉經營收入低,經濟上不可持續。
解決方案:(1)加強教育和培訓,由大師和名匠開辦工作室帶徒弟,義務為茶農培訓茶園管理和制茶技術;(2)在茶學院和中小學校開展茶業主題活動或指導學生課外實習,培養種茶制茶和評茶技藝等接班人;(3)探索多元長效生態與文化補償機制,如推薦更多的精通種茶、制茶和茶文化的茶人申報國家、省、市非遺傳承人,增選縣級傳承人,給予穩定的經費支持,擴大傳統茶文化的影響力;(4)鼓勵企業主或鄉村能人創辦合作社,帶動小農戶增收。
問:3.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最主要保護什么?如何保護?
答:
保護內容:鐵觀音茶樹及其他起源于遺產地的種質資源;傳統的生態茶種植和茶園管理方法;傳統烏龍茶制作工藝;傳統的斗茶、敬茶等傳統文化。
保護措施:(1)種質資源保護:重點保護鐵觀音母樹,對鐵觀音古樹品種進行編號、入庫;建立種質資源圃;對傳統茶種質資源品種進行提純復壯;通過差異化的品牌打造,激勵茶農種植多樣化茶樹品種。(2)生態茶種植和茶園管理:對采用傳統種植方法的農戶進行補償;提高傳統茶種植法生產的茶葉收購價格;給予有機肥等農資的補貼;對愿意使用傳統茶種植方法的茶農進行技術指導。(3)傳統制作工藝保護:開辦茶業職業技術學校,傳承和推廣茶制作技術和茶藝文化;舉辦安溪鐵觀音大師賽,選拔制茶大師名匠,支持建設大師名匠工作室;鼓勵民間開辦茶文化傳習所和展示館;對專業合作社開展知識技能培訓,推動制茶技藝傳承。(4)傳統文化:鼓勵村、鄉舉辦斗茶活動,組建茶歌、茶舞、詩詞歌賦等文藝隊,傳承茶文化。
美麗茶山(謝旭東攝)
問:4.小農戶是如何加入到合作社或企業當中?他們從中獲得什么收益?
答:
要點:(1)加入合作社原則:入社自愿、退社自由。(2)銷路穩定;價格一般高于市場,較穩定;收入渠道更多樣,除茶葉銷售收入,還有分紅,返利,旅游收入等;合作社統一購買農資、墊資,降低風險;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制作,茶葉品質好,茶葉價格更高。
問:5.婦女如何參與到安溪鐵觀音茶的文化傳承和茶產業發展中去?
答:
要點:種茶、制茶、售茶、茶藝表演、審評等都是勞動密集但屬輕體力活,婦女可以參與到全過程。在目前的城市化過程中,男性到外務工的更多,婦女為照顧孩子和老人留在家中,茶產業既是民生產業又是支柱產業,農村婦女反而是種茶、制茶的主力。茶葉銷售,婦女的占比也較高。目前,安溪建立有多個女茶師非遺傳習所,安溪茶校、安溪茶學院開設了茶學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女學生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來源:安溪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