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資訊一覽!了解更多詳情請點擊文中標題查看~
(資料圖)
1、2022-2023年中國茶葉產業發展及消費者洞察行業報告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茶葉產量已達到318萬噸,同比增長8.5%。在茶葉產量不斷增加的同時,中國茶葉行業市場規模也保持連年增長態勢,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2910.3億元,預計2022年可達到3210億元。根據調研數據,近五成中國消費者每天喝茶,喝茶保健養生觀念深入人心。中國消費者對于茶葉品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未來能夠得到市場更多認可的,將會是在茶葉品質上反復打磨的茶葉廠商。此外,消費者的需求多樣,未來的行業格局將會是多品牌共同發展的狀態。因而品牌需要找準定位,并且在定位之中爭取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來源:艾媒咨詢
2、茶葉進出口報告:中國烏龍茶進出口的差異化發展
21年,中國出口烏龍茶2.8億美元,出口量1.9萬噸,在全國茶類出口額/量中占比較上一年均有所上升。且21年烏龍茶出口增勢集中在9-12月份。
具體數據顯示,內包裝每件凈重≤3kg烏龍茶21年迎顯著增長,出口額增長60%,出口量增長27.5%。
來源:中農促茶產業分會
3、跨界巨頭布局“千億”新茶飲市場,最青睞的基底茶有哪些?
綜合盤點時下熱門的跨界新茶飲門店使用的爆款基底茶發現,紅茶、綠茶、烏龍茶往往是跨界新茶飲門店最基礎也最普遍的茶類選擇;茉莉花茶、白桃烏龍等拼配茶的熱門趨勢不亞于純料茶;櫻桃蜜香紅茶、荔枝蜜香紅茶這類“小眾”基底茶也相繼受到品牌方的青睞。
來源:說茶ShowCha
4、云南這十年·看普洱精彩蝶變——茶咖產業篇
普洱市把發展茶產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舉全市之力做大做強普洱茶第一支柱產業,推動普洱茶全產業鏈轉型升級。2021年,全市有現代茶園175萬畝,居全省第一位;毛茶產量12.4萬噸,綜合產值338億元,惠及茶農120萬余人,茶農人均增收4624元。
來源:普洱發布
5、“茉莉花茶國家標準樣品”研制工作會在北京召開
為確定茉莉花茶各等級產品質量評定的實物依據,推進國家標準《GB/T22292-2017茉莉花茶》有效實施,根據《國家標準樣品管理辦法》,全國茶葉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全國茶葉標準樣品工作組2022年7月22日在北京召開了“茉莉花茶國家標準樣品”研制工作會。
來源:中茶院
6、22.92億元!“武陽春雨”茶為什么越炒越香?
在武義縣的更香茶園里,就有這樣數字賦能的智慧茶園和數字化生產流水線。整個茶園的環境、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土壤情況都有實時監測,傳感器、5G網絡、云計算、高空球機監測都確保了水肥系統能夠監測灌溉量、灌溉次數,病蟲害的測報預警情況及時準確。
來源:武義發布
7、云南普洱有機茶園認證基地累計達49萬畝
2021年全市現代茶園面積達175萬畝,毛茶產量12.4萬噸,同比增長4.9%;綜合產值338億元,同比增長15%。
據介紹,下一步,普洱市將以“建設全國有機茶第一強市”為目標,突出茶產業第一支柱產業地位,深入實施有機茶園建設,茶旅融合發展戰略,推動茶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全市茶園面積達200萬畝,產量15萬噸,綜合產值600億元。
來源:人民網-云南頻道
8、航拍江西泰和生態茶園 夏日機器采茶忙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泰和墾殖場生態茶園,工人駕駛由采摘裝置和鮮葉收集裝置組成的乘用型采茶機,在成排成行的茶樹中間穿梭,采收夏茶。近年來,泰和縣積極提升茶葉采摘效率,破解用工難題,大力推廣機器采茶,代替純手工采摘,采摘效率大幅提升,采摘的鮮葉精準度也遠勝于人工采摘,助力茶葉品質提升。
來源:中新網
9、茶館復興·CTMA首屆茶空間經營管理交流會在福建政和成功召開
2022年起,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茶館專業委員會將以“茶館復興”為主題開展專項工作,據悉“茶館復興”計劃分為8個階段,分別為認知復興、人才復興、產品復興、空間復興、渠道復興、文化復興、技術復興和品牌復興。會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茶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肖星女士介紹了“茶館復興”計劃的相關內容,該項工作的啟動將推動茶館業服務方式向“標準化、精細化、智能化、多元化”方向轉變,提升茶館行業品牌核心競爭力,加速打造茶館行業集群化資源。
來源:中國茶葉流通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