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喝白茶的茶友們一定知道,白茶是十分耐泡的,尤其是陳年老白茶,有的甚至可以泡至十幾泡。一泡老茶耐泡,也就十分有茶趣,白茶這么耐泡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相關資料圖)
在了解白茶的耐泡程度與什么因素有關之前,先來理解一下耐泡的概念。
白茶的耐泡性到底是什么?
耐泡的白茶,在沖泡的過程中,它的滋味是從淺慢慢入深,再從深慢慢又回淺。在層次上是有變化的。而不耐泡的白茶,可能沖泡幾沖后,就沒有什么滋味了。或者是,在沖泡的前一兩沖,味道就是苦澀的,之后除了苦澀味變濃或是變淡外,就沒有其它的滋味了。
這就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白茶的內含物質是否豐富。所以本質上,白茶的內含物質會影響白茶的耐泡程度。
白茶的內含物質越豐富,就會越耐泡,這就跟茶青的生長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福鼎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十分有助于茶葉的生長,品品香白茶的莊園更是坐落在高海拔的山上,遠離城市污染,植被覆蓋率極高,茶樹與林木共生長,為白茶提供了優質的原料。
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茶樹長得好,葉片里積累的內質就豐富,茶氨酸的含量就會相對較高,白茶的品質自然就好,白茶也就更耐泡。
一般來說茶樹樹齡越高,內含物質就會越豐富。
相比于一般的茶樹而言,老樹白茶因其生長在荒山中,樹齡較長,根部發達,往往深入地下十幾米甚至幾十米,因此老茶樹能在更深層的地底里吸收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使得老樹白茶,口感更佳,經久耐泡。
白茶的工藝也是白茶耐泡與否的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白茶的工藝非常的簡單和質樸,但是越是簡單的工藝,就越是重要,就比如白茶萎凋。剛剛采摘下來的茶青,需要及時地攤在水篩上,并且要攤薄。然后利用日光,讓茶葉里面多余的水分蒸發,使其干燥。
但是萎凋的日光應要柔和,不能太過強烈,不然茶葉內部的物質也會因此消散,每個過程都要十分耐心且細心。
曬白金老白茶的工藝更是在傳統制作工藝上精益求精,原料至少陳放三年以上,再經過六道精制工序緊壓成五克一粒的小茶磚,所以不管是泡著喝還是煮著喝,老白茶醇厚的滋味、濃郁的棗香在每一泡里都有不同的感悟。
除了白茶本身的因素,沖泡的手法對白茶的耐泡性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在沖泡過程中對茶量、水溫、茶杯的容量、坐杯時間的把控,都是會影響白茶耐泡性的。要注意的是,茶湯的出水速度。老白茶的頭五泡,出湯的速度一定要快。這樣可以喝出白茶的滋味的層次感,同時也增加了耐泡度。老白茶是越泡越有滋味的。它的滋味是由內向外緩慢釋放的,越往后泡滋味也會越濃醇。
白茶的耐泡性與白茶本身的品質息息相關,所以耐泡的白茶一定是品質好的白茶,但是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提升泡茶的技術,也能將一杯老白茶多泡幾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