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安瓜片介紹
“七碗清風自六安,每隨佳興入詩壇。纖芽出土春雷動,活火當爐夜雪殘。”六安瓜片產自風景秀麗的大別山區,因其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霧多等優越生態環境,孕育出六安瓜片獨特的品質。
(資料圖片)
六安瓜片的外形單片順直,葉緣背卷平展,形似切開的香瓜片,不帶芽,不含梗;干茶色澤翠綠,勻潤起霜;湯色碧綠,清澈明亮;香氣清香馥郁,若蘭似蕙,沁人心脾;滋味鮮爽濃醇,回味清涼甘甜;葉底黃綠勻亮。色、香、味、形俱佳,獨一無二。
喝茶的人都會泡茶,但不一定都能做到用科學的方法泡好茶、喝好茶。從茶藝的角度來說,在泡茶之前,首先選擇茶具。古代茶人對茶具十分講究。據陸羽《茶經》所述的種種茶具,其中采制茶葉有工具19種。煮茶飲茶的茶器有28種。現代人所講的茶具是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根據制作材料不同,分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漆器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類,有的在這些茶具的外圍還鑲上裝飾件。
人們對茶葉的喜好、飲茶時間、地點、用茶的種類、使用的茶具不同,泡茶的方法也不相同。一般飲茶人為泡好茶要注意三點:一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茶葉并考慮茶葉的用量;二是泡茶用水的水溫;三是泡茶時間的長短。
2.六安瓜片的沖泡與品飲
精心備器
茶具的選擇因茶而異,六安瓜片適用于蓋碗杯沖泡,青花白瓷可清楚地欣賞茶葉在水中緩緩舒展,翩翩起舞的姿態。
鑒泉擇水
“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見,泡茶對水選擇的重要性。陸羽《茶經》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最好是泉水、溪水、雪水、雨水;其次是江河湖水、井水;若用自來水,需靜置24小時,使氯氣揮發掉。
仙茗亮相
六安瓜片是天涵地孕的靈物,其外形獨特,是中國名茶中唯一無芽無梗的佳茗。外形如瓜子單片,大小均勻,色澤寶綠,還未沖泡已是令人神往。
流水拂月
茶乃圣潔之物,至清至純,茶具必須要至清至潔。用開水燙一遍干凈的蓋碗杯,使之一塵不染,也達到溫杯的目的。
佳茗入宮
清宮迎佳人。茶葉與水的用量比例要適當。一般來說,茶葉與水的比例大致為1:50,即每杯用茶3克,注水150毫升。
清泉濯茗
沖泡上乘的六安瓜片,水溫宜85℃左右為宜。這樣可以使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淳樸,滋味鮮而不熟,葉底明而不暗,飲之可口,視之幼嫩。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茶湯變黃,滋味較苦。因很多芳香物質在高溫下易散失。這里所講的水溫,是指水先煮沸,后以自然冷卻至所需的控溫。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只需燒到所控溫度即可。
溫潤靈茶
此時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第一泡為洗茶,是為了喚醒茶葉,滌除制作過程中的雜質,第二泡即可飲用。先采用“回旋注水法”,輕輕地將熱水沿杯口周邊旋轉著沖入,約杯容量的四分之一,然后微微搖晃茶杯,讓茶葉浸潤40秒鐘左右,使茶葉吸水膨脹,便于內含物質析出。再提高水壺,讓水由高處向下沖去,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將水壺由上向下反復提舉三次,這個動作被稱為“鳳凰三點頭”,注入至杯容量七成左右,意為“七分茶,三分情”。提舉壺三次的意思,一是讓杯中的茶葉在熱水的沖擊下翻滾,促使茶葉中有效成份迅速析出;二是對賓客表示敬意。“三點頭”象征謙虛、真誠、行鞠躬禮。浸泡時間長短要看茶葉品質,通常是三五分鐘即可。目前六安傳統的“高沖、低斟、括沫、淋蓋”的沖泡方法被演繹成“茶藝表演”。
細品佳茗
品六安瓜片是一種安逸、優雅、高尚的精神與物質的享受。在飲茶之前,有三步驟:嘗茶,從干茶的色澤、老嫩、形狀等方面觀察茶葉的品質;聞香,鑒賞茶葉沖泡后散發出的清香;觀湯,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的過程及沉靜后的姿態。然后品味,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邊沿,中指頂住杯底,在茶涼至適口時品啜茶湯的滋味。第一泡的茶湯,鮮醇、清香,應留三分之一;續水,此為第二泡,茶湯正濃,滋味最佳,飲后甘澤潤喉,齒頰留香、回味無窮;第三泡時茶味已淡,香氣亦減。三泡后,一般就不再續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