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感官審評,是通過人的感官如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對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及滋味進行品質鑒定的過程,是確定茶葉品質優(yōu)次和級別高低的主要方法。
白茶使用的感官品茶方法——五項評茶法,即將審評內容分為“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五項因子,經干評、濕評后得出結論。
(資料圖片)
在各審評因子中,干評外形評定要素有條索、嫩度、整碎、凈度、色澤等。濕評內質因子湯色需評定其色度、亮度和清濁度;香氣除辨別香型外,主要評定比較香氣的純異、高低、長短;滋味則主要評定純正滋味、不純正滋味等。一般以鮮爽濃厚為好、苦澀淡薄為差;葉底則從色澤、嫩度、勻度、伏貼度等要素進行評定。
白茶審評方法流程
1、專業(yè)審評白茶時,應先將審評杯碗洗凈擦干,按號碼次序排列在濕評臺上,審評茶樣放在干評臺上,且干濕分開。
2、在開湯前,應先把盤,即雙手持樣盤的邊沿,運用手勢作前后左右的回轉轉動,使茶葉均勻分布,然后通過反轉順轉將茶葉收攏集中成為饅頭形,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個層次,依靠視覺和觸覺進行白茶干茶外形的品質鑒定;老白茶外形的品質鑒定主要從干茶的色澤和干茶香的變化進行鑒定,一般陳放的年份越長,其外形色澤會逐漸加深,干茶香氣會逐漸向純正陳香轉變;緊壓白茶外形的品質鑒定主要從茶餅的松緊度、平整度及色澤進行鑒定,一般餅面平滑且松緊適度有利于茶餅后期的陳放及內含物質的轉化,而色澤依不同等級、不同年份而不同。
3、在沖泡之前,應先用100°C的沸水將審評杯碗沖洗燙熱,并且保持燙熱的溫度一致,以避免影響審評的準確性。
4、稱取樣茶3g投入容器為150ml的審評杯內,并按1:50的茶水比沖入100°C現(xiàn)沸的開水至審評杯沿鋸齒處,加蓋靜置5分鐘后,將審評杯中茶湯濾出至審評碗內;一般老白茶和緊壓白茶的審評會結合一泡、二泡的審評結果。
5、開湯后,進行白茶內質評定,應先嗅香氣、快看湯色、再嘗滋味、后評葉底,其中嗅香氣又分為熱嗅、溫嗅、冷嗅,嗅香氣時一手持杯柄,一手持杯蓋,杯蓋略開口,將鼻子湊近聞香;對于老白茶、緊壓白茶的香氣品質的鑒別,主要從香型及香氣純正度、濃郁度及持久度進行鑒定,一般陳放得當的老白茶或緊壓白茶,其香氣呈現(xiàn)陳香純正、濃郁度和持久度較高,且隨陳放年份增加,其香型會不斷轉化、香氣的濃郁度會逐年增加。
6、湯色要及時看,因為出湯后,茶湯在空氣中易被氧化而變,一般湯色以清澈明亮為好、渾濁暗淡為茶;老白茶和緊壓白茶的湯色內質主要從色度的深淺及亮度進行判別,一般隨年份增加,湯色的色度值會增加,深度值會增加,且陳放得當的老白茶的湯色依舊清澈透亮,無渾濁之感。
7、待茶湯溫度降至45-55°C,用審評用的湯匙舀一勺茶湯于審評杯中進行啜飲,并結合舌頭上相對應的味道敏感部位滋味品質鑒定,如舌尖、舌根、舌頭兩側前端、舌頭兩側后端、舌尖和兩頰;對于老白茶和緊壓白茶的滋味品質的鑒定,主要從茶湯的厚實感、綿柔感、順滑感等進行鑒別,一般隨年份增加,茶葉內含物質不斷發(fā)生轉化,使得茶湯的醇厚度會逐漸加強,陳韻顯著性也隨之增加,茶湯入口不苦不澀,綿柔感十足,品飲之后有回甘。
8、最后將審評杯中的茶葉倒出至黑色葉底盤,而后依靠視覺和觸覺進行葉底品質的評定,一般以柔軟、肥厚、勻亮為好;對于老白茶和緊壓白茶,主要從葉底的鮮活度、葉片的韌度進行鑒別,一般陳放得當的真正年份的老白茶或緊壓白茶啊,其葉底依舊鮮亮有活力,手捏葉片時,葉片依舊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