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產業發展,主要靠人。目前茶業產業人才現狀如何?7月10日,第十六屆重慶茶博會上舉行重慶茶產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發展論壇,業內“大咖”就茶人才的培養進行了一番交流。
▲重慶茶產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發展論壇上,“大咖”們就茶人才的培養進行交流。記者栗園園攝
人才對茶產業發展有多重要?論壇一開場,受邀參加論壇的重慶苗品記茶館創始人苗偉就對此發表了看法。他說,一流的企業是做文化的企業,做文化就需要人才。隨著茶產業的不斷完善,就茶館這一業態來說,裝潢、服務等逐漸趨于同質化,最終的競爭實際就是人才的競爭。
同為論壇嘉賓的重慶黑山紅品牌創始人羅森元也表示認同,他認為:“企業可持續成長需要人才,好的人才可以讓企業不用在專業培訓上花費過多經歷。”
什么是好的茶人才?苗偉表示,是既懂茶又會做服務、會營銷的復合型人才。“往往來應聘的人員要么只懂銷售、要么只會茶藝,這就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培訓。”苗偉說,就苗品記而言,作為重慶較有影響力的連鎖茶館,對茶人才的需求也較大,一個員工上崗前往往需要3個月的系統培訓,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茶人才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積累。
渝茶印象品牌創始人王祥龍更是直言,目前茶產業正面臨著招人難、留人難、管人難的“三難”。他指出,招人難是因為專業人才不多,茶企的薪酬體系、管理體系大多不完善,往往還會留不住人才。
作為培訓機構負責人,切爾思職業學校校長王楷文表示,校方每年培訓茶人才千人左右,除了因興趣愛好而學之外,有就業需求的僅兩三百人,但人員流動性也很大,很難更好為茶企服務。
如何培養適應性強的茶人才,穩定壯大茶人才隊伍,大家紛紛認為“產教融合”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要讓學生走進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促進學生與產業接軌。”重慶科技學院副教授唐斌說。
論壇結束之時,苗偉、羅森元、王祥龍與王楷文現場達成合作,將共同打造“產教融合”基地,通過探索適宜企業需求的“定制課程”,為茶產業輸送高質量人才。“我們還計劃加入人力資源板塊,持續跟蹤學員就業情況,為其規劃職業路徑,確保優秀人才不流失。”王楷文說。
來源:重慶日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