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茶農們有更好的收益,我比他們還要高興。”福建省級科技特派員何環珠是安溪烏龍茶(鐵觀音)制作技藝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安溪鐵觀音女茶師非遺傳習所(以下簡稱“女茶師傳習所”)所長。多年來,她以中國農技協安溪鐵觀音茶科技小院為依托,聚焦安溪縣珍稀古茶樹資源的保護工作,積極推廣茶葉種植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通過“傳幫帶”機制,為茶產業培養更專業實用的優質人才,助推安溪茶產業“二次騰飛”。
(相關資料圖)
保護古茶樹資源
推廣示范種植技術
何環珠認為,安溪茶產業在經歷30多年的高速發展后,如何保持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護好安溪鐵觀音的種質資源顯得尤為重要。“古茶樹是重要的茶樹種質資源,保護好古茶樹,對于研究茶樹原產地、茶樹群落、茶樹遺傳多樣性、茶樹種質資源的利用,具有重大意義。”何環珠介紹,她從事茶葉種植、銷售行業已有10多年時間,在長期的走訪調查中,她發現,安溪縣湖上鄉、長卿鎮等地區存留有部分梅占、毛蟹、鐵觀音等茶葉品種的古茶樹。
“老茶樹根系發達,汲取營養充分,新葉產量少,很有經濟價值。我們采摘了一些茶葉送給制茶專家品嘗,他們給出的評價都非常高。”何環珠說,她發現這些“寶貝”后,立即邀請專家進行實地調研,制定保護、管理方案,并聯合福建省惜緣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設立古茶樹種質資源保護示范基地,開展古茶樹提純復壯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
在何環珠看來,每個地方出產的茶葉都有自己的“生態密碼”,不同的土壤、不同的生態環境、不同的微量元素構成了茶葉獨特的個性。“古茶樹是茶文化的‘根’,我們希望能更好地保護古茶樹,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更好的茶。”何環珠說。
除了保護古茶樹資源,何環珠還積極參與推動安溪鐵觀音茶生態種植技術的研究、示范與推廣工作。其中,“茶樹適當稀植合理留高、有機肥替代化肥”“獨株栽培,整樅育養”種植技術在安溪縣大力推廣,帶動1000多戶茶農增收,并輻射和帶動周邊茶農開展生態茶園建設。
成立傳習所
培養專業人才
據了解,在安溪茶園建設管理、茶葉采制加工、茶湯茶道以及茶葉營銷等茶產業流程中,約有80%的女性在幕后工作。為了讓更多女性獲得繼續學習和工作機會,2019年,何環珠牽頭在安溪縣成立女茶師傳習所。
據介紹,女茶師傳習所以傳播安溪鐵觀音非物質文化技藝為特色,以培養女性技能大師和巾幗創新創業典型為導向。通過“師帶徒”機制,女茶師傳習所開展系統、專業、規范的技能培訓,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功能,把高校女性學生和茶鄉廣大農村婦女組織起來,協同推進創新創業,為鄉村振興持續輸送更多專業茶業人才。
何環珠出生于安溪縣湖上鄉的一個茶業世家,從小的耳濡目染,讓她對鐵觀音茶產業有著特殊的感情。“好茶葉應該傳播到全國,甚至全世界。”何環珠自小便立下志向。為此,她到安溪茶業職業技術學校學習茶葉知識,并通過互聯網將安溪鐵觀音茶葉賣遍全國。隨著事業的發展,何環珠的投入更為專注。她遠赴內蒙古、浙江、安徽、云南等地尋找各類茶品,每到一處,她都樂于與當地茶商交流茶葉制作技藝,搜集當地茶葉。
此外,何環珠還經常拜訪茶學教授、茶界前輩,虛心向他們請教,鉆研相關茶葉知識。這也讓她更明白了茶文化發揚和傳承的意義,并矢志致力于保護非遺茶文化。
2019年10月,以“安溪茶·和天下”為主題的第17屆國際“無我”茶會暨安溪鐵觀音發展高峰論壇在安溪縣舉行。來自美國、韓國、意大利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愛茶人士歡聚一堂,同品精彩紛呈的國際茶文化盛宴。而何環珠正是此次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推動者。她說,以茶為媒,有助于吸引和聚集國內外茶行業各類人才到安溪,助力安溪茶產業宣傳推廣。
憑著對茶的癡迷,2020年,何環珠考上福建農林大學農業管理專業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女茶師中的佼佼者,何環珠還獲得了2021金磚國家女性創新大賽“特別獎”。
對于未來,何環珠表示,她將繼續發揮自身特長,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融合的文章,以茶科技的硬實力和茶文化的軟實力,助力安溪茶產業“二次騰飛”。
來源:僑鄉科技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