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茶園青青,茶香襲人,漫山的茶壟猶如綠色的海洋。近日,筆者站在東至縣龍泉鎮的一處茶園內,看到游客在茶樹叢中游覽拍照,茶樹下一群散養的土雞到處奔跑覓食。
在茶園邊,是一座成立一二十年的老茶廠——皖浙茶葉有限公司。走進制作廠房,只見幾名工人忙著炒茶、制茶等。“這些工人都來自周邊的鄉村,每天約有100多元的收入。我們這里一年至少要干8個月,現在正在制作珠茶。”該公司負責人鄭國平說,茶廠年加工珠茶200萬斤、產值近800萬元。夏秋季能采摘4輪,每畝一輪采摘收入800元左右,戶均增收3000余元。
茶產業是東至縣的支柱產業。該縣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屬江南茶區,地理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良。目前,全縣現有茶園12萬余畝,其中6萬畝茶園屬山地茶園,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16座山峰及其余脈的坡嶺間。
在該縣木塔鄉梓桐村,有一片深山茶園,植被肥厚,常年云霧繚繞,氣候溫涼多雨,晝夜溫差大,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原料產地無任何污染源,處于原生態狀態。
行走在山間小路上,兩邊山谷的坡面上都是開辟不久的新茶園,十幾名工人正在給茶樹施肥。“我在這里打工,茶季到來時,我幫基地摘茶,平時做點田間管理的事。我現在每天收入100元左右,一年下來,也能賺一萬多元。”該村村民鄧東菊說。
這片茶園屬于安徽天鵝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種植基地,該公司共有茶園4000余畝,生產、銷售“天鵝云尖”茶葉已有20多年。“我們注重茶葉品質監管,從不用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等,對茶葉的品相要求非常高。”該公司負責人說,每年茶葉銷售都是全國各地前來提前預定,因為數量有限、質量保證,所以不愁銷路。“今年的茶工工資較上年有所上漲,平均每斤鮮葉工資達23元左右。”
走進木塔鄉大田村的茶葉專業合作社,這里主產“赤土云尖”,負責人祝建成正在考慮如何拓展當地茶葉的外省市場。“我們這里既產綠茶,又產紅茶,都是訂單式生產。茶葉品質非常不錯,很受外地客戶的認可。”祝建成說,該村有茶園1500畝,一年能產2萬斤茶,戶均增收2萬多元。
近年來,為凝聚產業優勢,增強產業支撐作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東至縣科學謀劃、凝心聚力,將“天鵝云尖”“赤土云尖”等名優綠茶歸納整理,統一打造“東至云尖”區域公共品牌,實行統一管理機制,擴大品牌效應。
目前,東至縣涉茶從業人員超過10萬,茶葉規上企業8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13家、縣級家庭農場、茶葉合作社32家。“近年來,我縣以高效標準茶園建設為示范,增加無性系良種茶園、機采茶園比重,促進茶園增產增效。同時,加大茶葉清潔化生產推廣力度,提高茶葉產品的品質。”該縣農業農村綜合技術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重點扶持名優品牌企業及茶葉合作社做大做強,推動茶葉生產的健康發展,并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著力發展“東至云尖”區域公共品牌,力爭成為區域茶葉公用品牌的典范,積極推動當地鄉村振興。(張迅)
來源:安徽商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