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片綠葉,造福一方百姓。日前,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近年來,全市上下大力推進茶產業提升行動,茶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展現新活力。今年截至6月20日,全市茶葉產量3萬噸,產值39.9億元,同比分別增3%、3.6%,茶葉產銷呈現平穩向好態勢。
堅持厚植綠色生態之基,茶葉品質不斷提升。我市大力推動全域茶園綠色防控,推廣“誘蟲黃板+生物農藥+生態農藝”黃山模式。創新推出茶葉綠色防控專項保險,開展茶葉農殘常態化監測抽查。全市茶園農殘檢出率逐年降低,85%的鮮葉達到歐盟標準。加強茶樹種質資源保護,加大良種繁育和推廣,建設生態茶園50萬畝。建立涵蓋加工、包裝、儲存、運輸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廣應用連續化生產流水線95條,茶葉加工水平全國領先。在全省率先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茶葉生產全過程,太平猴魁大數據平臺、區塊鏈服務平臺上線運行,新茶品工業互聯網平臺行業領先。
堅持壯大市場主體之翼,企業活力不斷迸發。強化“雙招雙引”,小罐茶、中茶、聯合利華立頓等頭部企業紛紛落地黃山,本土茶企王光熙和謝裕大快速成長,國家級龍頭企業占全省2/3。打造產業集群,堅持鍛長補短、扶優扶強,建成標準化大基地、集約化大加工、網絡化大流通,茶產業鏈基本實現“首尾相連、上下銜接”。茶葉深加工、出口眉茶、名優茶集群形成,產業形態從“大產業”向“強產業”轉變。全市現有規上茶葉加工企業64家,加工產值達75.5億元。
堅持營造科技創新之林,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推進精深加工,創新夏秋茶產品,研發出冬茶啤酒、健齒軟糖、茶日化用品等新型茶產品。全市現有深加工企業11家,深加工產值達3億元。創新推出調味茶、三角袋泡茶、免濾茶包等年輕化產品,推出茶葉直供新茶飲模式,全國90%新式茶飲生產商與黃山市建立合作關系。深化茶文旅融合,推行“旅游+”“徽文化+”,建成高標準茶旅結合觀光園22處、茶葉博物館7家,打造全國精品茶旅線路7條,占全國1/8、全省2/3。
堅持精耕品牌塑造之路,市場影響不斷加大。完善公用品牌體系,加強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公用品牌建設。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搭建矩陣式新媒體平臺宣傳。全市現有中國馳名商標10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7個、中華老字號2個、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4項。
堅持完善要素保障之盾,利益聯結不斷緊密。出臺《黃山市茶產業提升行動方案》《黃山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黃山市茶產業“十四五”規劃》等文件。建立茶產業金融服務專員制度,推出專屬金融產品,召開專場銀企對接會,落實貸款6.1億元。持續發布名茶采摘指數、安徽省春茶開采動態周報等信息,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指導和政策宣講、開展夏茶機采機修作業社會化服務和茶園托管,初步構建“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針對疫情期間采茶工短缺,通過搭建信息平臺、點對點招工等舉措,解決用工缺口1.6萬人。
下一步,我市將圍繞打造全國首個全域茶葉無農殘城市和新時代中國名茶之都目標,以“兩強一增”為抓手,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做綠茶基地、做強茶龍頭、富裕茶群眾,不斷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黃山日報? 作者:汪悅,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