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被譽為世界“三大海岸綠茶”之一的日照綠茶,已然成為日照極為重要的“金字”招牌。近年來,隨著茶葉消費群體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目標聚焦于“質量安全”。
如何守住日照綠茶發展的生命線,讓消費者喝上放心茶、生態茶?作為山東省首批“南茶北引”的地方之一,東港區采取有力舉措,做了積極探索。
(資料圖)
茶農專心———從小鍋茶到標準茶
自從加入合作社,61歲的茶農周祥合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注重茶樹養護,澆水、施肥、用藥遵照嚴格的標準,更有利于茶樹穩產、增產。施用有機肥,茶樹長得旺,抗凍能力就強,春天發芽早、葉片厚;使用植物源農藥,能幫助茶園漸漸形成小的生態環境鏈,病蟲害防治反而進入良性循環。
作為南茶北引的試點鎮,后村鎮茶園近4萬畝,育出了近千家茶農和幾十家茶企。以前經營分散、品質難以保障,如何統一管理,將分散的茶農聚團,從“小鍋茶”走向“標準茶”?
后村鎮挪莊村,2020年在當地政府積極引導下,該村首期64戶茶農入股成立了方舟農民專業合作社,致力于把傳統茶產業改造轉化為綠色有機產業,讓合作社群眾真正嘗到生態有機產業的甜頭。
“加入合作社,就要按照嚴格的標準來種茶。這兩年,從茶農手中流轉的茶園,產量基本減半。這是因為我們先以養地為主,逐步改善土壤結構,舍短期經濟小賬,保長遠發展大賬。”挪莊村黨支部書記、方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緒勤說,雖然產量低,但是現在我們的干茶每公斤能賣上400多元,是普通茶農茶葉銷售價格的四五倍。
如今,通過流轉、入股、租賃等方式,東港區將茶園向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專業大戶和產業聯合體集中,茶農增收幅度15%以上。
前不久,東港區又探索出了一條更為穩健的抱團發展路子———以黨建為統領,成立東港區(后村鎮)“碧海茶鄉”黨建共同體和茶業人才工作站,積極構建涵蓋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科研和金融政策保障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推動茶葉走上規模化、品牌化和產業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目前,該黨建共同體已輻射帶動54個專業村、105家茶企(合作社)、3萬位茶農推動茶業提質增效。
據統計,在茶企以及涉茶合作社中,東港區已擁有省級林業龍頭企業(示范合作社)4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示范合作社)18家,市級清潔化生產示范企業4家,擁有“SC(或QS)”認證企業31家。
茶企用心———從種茶葉到“種風景”
滿目青翠、茶香撲面,沁人心脾。6月22日,記者走進后村鎮日照市林苑茶業企業生產基地,只見茶樹掩映在松林之中,茶林相間的自然“風景帶”,別有一番韻味。
“生態越好,茶葉品質越高。”這是林苑茶業技術指導員董彥才在茶園管理上的“獨特之道”:那就是“十米一行樹,中間三行茶,溝坡植松竹,地堰三季花”的種植模式,講究茶園生態的多樣性,營造花園式茶園。
目前,包括260畝有機茶園在內,該基地發展茶葉高效生態示范園500畝,栽植流蘇、玉蘭、玉玲花等觀賞性強、抗病蟲害的環保樹種20余種1萬余株,形成了良好的茶園小氣候。該基地現已成為山東省高效農業示范園以及山東省休閑農業精品園區,并推薦為全國生態茶園典型模式。
在種植加工等環節,董彥才也是煞費苦心:堅持使用發酵大豆、內蒙古兔子糞等有機肥、采用綠色防控技術,在全國同行業中首創無紡布覆蓋除草技術。擁有1200平方米的標準化茶葉加工車間內,引進了價值達100多萬元的國內先進自動化茶葉生產線,該車間被評為山東省茶葉全程機械化加工示范車間。
得益于原生態的生長方式和精細化管理,林苑茶業的茶產業越做越好,2009年通過有機茶認定,先后躋身山東省十大名優茶、山東省大眾放心茶等優質茶品牌行列。
做活有機茶,一葉必成金。不止林苑茶業,在東港還有“維羅娜”“盛世共青”“瑜山”茶廠等企業,他們用心專注,追求“要做就做高品質日照茶”,將一片小葉子做成了綠色大產業,擦亮了日照綠茶“金字招牌”。
據統計,全區已擁有茶葉注冊商標企業56個,獲中國馳名商標1枚,山東著名商標5枚,山東名牌產品3個,“三品一標”認證產品58個,省級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3個,市級知名農產品品牌5個。
政府暖心———從有為服務到全生命周期服務
挪莊茶葉專業合作社的探路,以及林苑茶業的品質化發展之路,既源于個體的努力,更得益于東港區委、區政府的引導和培育的暖心之舉。
秉持做“干凈茶”的理念,近年來,東港區從頂層設計入手,出臺了《東港區關于進一步加快茶業發展促進茶產業提檔升級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茶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財政拿出真金白銀累計投入1100余萬元,在種苗補助、基地建設、龍頭培育、品牌打造、綠色防控、“三品”認證等方面對茶產業給予重點扶持。目前,東港區茶園面積達到10.1萬畝,產量6500噸,系列產值達13.5億元。
在生產環節,持續推行茶園綠色防控,率先運用植保無人機開展統防統治試點,探索創新“惠農碼+農資直營”模式,從源頭上提升茶葉質量安全水平。
而在東港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闞君杰看來,要想孕育出高品質的茶葉,從有機肥料、優質水源、防寒防凍再到無公害除蟲,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疏忽。他說,當前全市正在開展“谷雨工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聚焦日照綠茶品質品牌和質量安全,以此為抓手,聚力推動全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也必將輻射到東港的所有茶農、茶企。
圍繞日照綠茶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今年,東港區將茶葉免費檢測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年檢測茶葉鮮葉、干制茶葉樣品600個,聚力提升茶葉品質,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從前期的土壤養分、到茶葉鮮葉以及干制茶葉,分春夏秋三個時段,我們全方位開展安全檢測抽檢,服務范圍涵蓋全區種植大戶、重點鮮葉交易市場、重點茶葉企業以及茶葉種植戶。”東港區檢驗檢測中心副主任曹躍文介紹,根據隨機抽樣,今年他們已經檢測鮮葉樣品291批次,干制茶葉樣品62批次,有針對性檢測茶葉中農藥殘留26項指標。目前抽檢的鮮葉全部合格。
不局限于抽檢,記者在東港區檢驗檢測中心采訪過程中,巧遇東港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送來了該局前期在日照街道瑜山茶廠試驗有機肥培育的茶葉。“這是我們自己搞的實驗,通過施用自己選用的肥料,檢驗土壤中的有機質和氮磷鉀含量變化,同時進一步檢測干茶鮮葉內含物的變化。”闞君杰進一步解釋,如果后期通過多次檢測,發現確實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有機肥利用率以及茶葉品質,就可以在全區推廣。
不止這些,東港區今年還抽調專門技術人員,跟隨檢測車奔赴田間地頭,開展茶葉質量安全抽撿,保障茶葉品質安全。
東港區連續六年舉辦綠茶節活動,也搭建起了競技平臺,通過組織開展炒茶比武、評茶競賽、茶藝比賽等系列活動,持續打響日照綠茶品牌,讓茶農的“錢袋子”越來越厚實。
從有為服務到精細精準的全生命周期服務,促進了東港綠茶經濟不斷躍升。如今,該區已建成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基地1處,省級標準化生產基地5處,市級現代產業園2處,市級生態高效示范園9處。先后獲評“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茶業百強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國家有機綠茶標準化栽培示范區”等稱號,2021年,東港區被評為全國“百縣、百茶、百人”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先進典型。(史樹梅 田港文)
來源:日照日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