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行走在有著“中原茶鄉”美譽的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茶山處處,茶香醉人,風景如畫。6月30日,國內茶業界專家學者齊聚桐柏,舉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以下簡稱“三茶”)統籌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研討會暨“中原茶鄉”紅茶科技園(茶祖文化公園)開園活動,劉仲華院士“三茶”統籌實踐工作基地、譙仕彥院士生物科技產業園、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鄧余良高級農藝師專家工作站同時舉行揭牌儀式,桐柏縣被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授予“‘三茶’統籌發展先行縣”。
在桐柏縣城的南郊、淮河南岸,引資21億元、占地4000畝的“茶祖小鎮”項目建設正酣,該項目全部建成后,集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發展于一體,對促進當地以茶為紐帶的一二三產業的提檔升級將發揮強力的拉動效應。
桐柏縣委書記賈松嘯告訴記者,多年來,該縣以建設“中原茶鄉”、強縣富民為目標,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協同發展,以“三茶”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統計,目前桐柏縣的生態茶園面積已發展到15.5萬畝,其中進入開采期的茶園面積9.6萬畝;全縣擁有各類茶企、合作社100余家,從業人員5萬余名。去年,全縣茶葉總產量3100噸,產值8.5億元。
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作為淮河之源、盤古之鄉的桐柏縣,茶文化歷史悠久,內涵極為豐富。近年來,桐柏縣委、縣政府把傳承弘揚桐柏茶文化與盤古文化、淮瀆文化、紅色文化等有機結合起來,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形式,通過每年舉辦“中原茶鄉第一采”采茶儀式、手工制茶大賽、萬人品茶、“三茶”論壇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弘揚當地茶文化,用深厚的文化底蘊持續賦予茶產品新內涵,茶文化日漸成為桐柏縣重要的文化品牌。目前,正在建設中的茶祖文化公園,再現了茶祖神農氏、茶圣陸羽等對茶文化發展的杰出貢獻,勾起人們對茶史的濃厚興趣。
茶產業:名揚四海生態富民
好山好水產好茶。桐柏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黨建凱告訴記者,桐柏屬高緯度的產茶區,這里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我國優質茶葉的產業帶,其中野茶面積數萬畝。
目前,桐柏縣14家茶企獲得產品有機認證證書23個,有機茶園認證面積2萬余畝,被授予“有機茶之鄉”之美譽。2016年以來,桐柏茶葉累計出口創匯1.44億美元。著力培育“桐柏玉葉”“桐柏紅”兩大茶葉品牌。“桐柏玉葉”被原農業部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隨著“品牌帶動”戰略的持續實施,涌現出了一批茶葉生產專業鎮、專業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三茶”統籌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桐柏縣先后被確定為河南省優質茶葉生產基地縣、河南省十個重點產茶縣之一。
茶科技:龍頭帶動培優育強
為發揮茶科技對茶產業的引領作用,桐柏縣高度重視茶種場建設。位于桐柏的河南省茶樹良種繁育場承擔著品種試驗、良種繁育、茶葉生產研究和技術培訓等任務。這里收集保存了全國13個省區市200份優質的茶樹良種用作試驗研究,多次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桐柏縣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簽訂了“茶業科技戰略合作協議”,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院士擔任“桐柏紅茶科技研發顧問”,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鄧余良專家工作站,組建“技術團隊+科技人員+示范基地+實用人才”聯合服務團。以“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為契機,開展茶藝師、評茶員、茶葉加工員、茶園管理員、茶葉營銷員等專項職業技能培訓,推動桐柏涌現出一代又一代的茶界工匠和明星茶人,他們在傳承中以科技賦力,為茶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桐柏縣在“桐柏玉葉”綠茶、“桐柏紅”紅茶的基礎上,利用夏秋茶葉資源,成功研制出具有區域特色的茯磚茶、白茶、冬茶等,豐富了茶品種類,拓寬了茶農增收途徑。正在建設中的中原茶祖小鎮,以茶科技園為支撐,高標準建設“數字茶園”,一體推進數字化生產,全方位打造數字化供應鏈。集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于一體,實現產城融合,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為鄉村振興鋪就青翠濃郁的底色。
“譙仕彥院士生物科技產業園、劉仲華院士‘三茶’統籌實踐工作基地、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鄧余良高級農藝師專家工作站等高層次科研創新戰略合作平臺的建立,是河南茶產業發展的一大盛事,更是推進‘中原茶鄉’‘三茶’統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賈松嘯信心滿懷地告訴記者,“未來幾年,我們將立足‘中原茶鄉’的發展定位,以茶文化賦魂、茶產業賦能、茶科技賦力,持續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文章,講好桐柏‘茶故事’,力爭持續走在全國‘三茶’統籌發展的最前列,以‘三茶’激活桐柏的生態資源,繪就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
來源:南陽市人民政府,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