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鎮沅老海塘茶素有“普洱公主”和“色黃、香濃、味淳、形美”四絕佳銘茗著稱,位居云南八大名茶之列。因鹽茶貿易的興盛,培育了老海塘茶膏制作工藝。
做茶膏主要分為備料、熬制和儲藏。備料就是準備做茶膏的毛茶原料,主要是以本地喬木曬青茶為原料,保持老海塘茶特有口味和內在養分。熬制過程中,首先用山泉水清洗原料去除各種雜質,再用山泉水燒開,沸水煮熬約一小時,讓茶葉的水浸出物釋出之后,取茶湯過濾二到三次,去掉煮熬過程中產生的雜質,讓茶湯純凈,得到純凈的茶湯后,用鐵鍋脫水,直至茶湯熬成膏泥后,取出晾干陳化,待膏泥成膏狀固體,茶膏就熬成了。變硬的茶膏就可以進行包裝、儲存,一般可用筍殼包裝,再放入無釉陶缸中儲存,儲存中要注意避免受潮、受熱,避免有異味、污染,避免光照。
據考察,明朝永樂十年(1413年)江西籍的艾氏、方氏、葉氏、刀氏等為躲避戰亂,舉家搬遷到老海塘定居,開啟了茶葉種植的歷史。清朝雍正一年,在海塘發現了恩耕鹽井,鹽茶貿易開始興隆,為海塘茶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海塘村及周邊地區便不斷擴大了茶葉種植面積。到清雍正七年,海塘茶成為地方名茶,通過茶馬古道銷往西藏、昆明乃至京城,盛名遠揚。發展至今,現已有茶園2360畝,其中古茶樹700畝、3900多株,成為當地村民致富的主要資源。
老海塘茶膏技藝歷史悠久,興盛于茶馬古道時期,是普洱茶文化的活化石,無論從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均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海塘村刀氏家族傳承了這一技藝,最早從事了茶膏的生產。隨著茶產業的發展,到了第三代傳承人方開明,為突破家庭作坊式經營的局限,于2015年8月成立“鎮沅方氏老海塘古茶有限公司”,茶膏制作技藝作為公司的生產內容之一,得以全面的繼承和發展。
老海塘茶清香馥郁、滋潤鮮爽、營養豐富,以此為原料做成的茶膏具有天然的品質優勢。老海塘茶膏加工流程雖簡單,但熬制時間較長,需要制作者具有一定的耐心和豐富的直感經驗。歷經四代傳承人的傳承,老海塘茶膏既保持當地茶葉的品質,又保持方便攜帶的傳統功能,是現代人品飲佳品。
鎮沅融媒體中心 刀永麒麟 劉曉瓊 李林璟
來源:鎮沅發布,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