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蠶桑文化,記錄著中國桑茶之鄉——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的桑茶歲月,千年嘉桑滋養了這片家家栽桑、戶戶養蠶的嘉陵江畔。豐富的桑樹基因庫,現代專業的桑茶生產鏈,科技人才的全心投入,帶領嘉陵開辟出了一條獨特的桑茶之路。
近年來,嘉陵區立足現有優勢資源和良好產業基礎,堅持“立桑為業、多元發展”,桑產業由“農業主導”向“三產聯動”轉變,規劃西河流域茶桑、嘉陵江流域蠶桑、深丘脊嶺地帶果桑三大板塊,目前已建成面積10萬畝,帶動1.8萬名群眾實現增收。
中國桑茶之鄉、中國蠶絲被之鄉、國家桑茶生產標準化示范區這三塊“金字招牌”在栽桑養蠶、精深加工、倚桑興旅,桑產業成群成鏈的融合發展下越發亮眼,桑產業現已成為嘉陵區鄉村振興走上致富路的主要動力。
(資料圖)
嘉陵區蠶桑現代農業園區
小桑葉蝶變出大產業
在嘉陵區雙桂鎮三龍場村,一望無際的桑茶園盡收眼底,微風拂過,數萬畝連綿不絕的桑樹染綠了群山。
“像這種芽頭和小嫩葉,就非常符合我們的采摘標準。”三龍場村村民盧宗宏向記者一邊教授采摘要求,一邊示范動作要領。由于上了年紀,外出務工不方便,盧宗宏只能靠掙點零用錢勉強維持生活,以前的日子過得非常拮據,在聽到村里要建產業園的消息后,他第一時間加入,現在每年能有將近1萬多元的收入,真正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這幾年村里的變化太大了,家門口就能賺錢,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在經年累月曬出來的黝黑皮膚下,盧宗宏笑得很燦爛。
自2018年建起了桑茶產業園之后,三龍場村通過入股分紅、入園務工、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村民增收。“我們村目前已有7家專業合作社、5個家庭農場等14個具有規模的產業。”三龍場村支部書記羅林彬介紹到,產業園以桑產業為核心,不斷延伸產業鏈,開發了桑茶、花椒、獼猴桃等農副產品等旅游商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村民們只要想就業,一年到頭不愁沒有工作。”羅林彬告訴記者,“現在村子的發展空間很大,環境也越來越好,很多外出務工的村民都選擇回到家鄉。”記者了解到,在產業園的帶動下,三龍場村2021年吸引11位村民返鄉創業,集體經濟增收8萬元,2022年集體經濟增收預計可達18萬元。
談及未來的發展,羅林彬信心滿滿,“我們還將積極盤活村集體和村民閑置資產資源,組建勞務公司、發展村合作社、鄉村民宿、鄉村休閑等其他項目,保證村集體經營收入穩步增長。”
尚好茶葉院士(專家)工作站
“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桑茶產業作為嘉陵區傳統產業得以蓬勃發展,離不開科技和人才的支撐。走進雙桂鎮的尚好桑茶產研中心,“向仲懷院士工作站”的牌子異常醒目。2018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向仲懷、陳宗懋在嘉陵區蠶桑現代農業園區設立了省級院士工作站,帶領專家團隊50余人,開展桑茶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引導桑茶產業從單一向多元發展。在這樣一批精專業、有技術、能吃苦的農業人才隊伍的付出下,園區共帶動2500余戶農戶,受益人群達1萬余人。
利用桑枝發展菌類產業是延伸和完善蠶桑產業鏈條的重要一環,廢棄桑枝在這里變成金枝。在園區廠房內,濕潤的空氣中夾雜著菌類獨有的清香,一排排菌架錯落有致,一朵朵菌菇探出了“頭”,等待著工人們采摘。經過采摘、分揀、裝袋等一系列操作后,它們將被打包發往全國各地。
“我們加大對桑樹的綜合開發利用,研發了桑枝菌、桑葉茶、桑葉粉等多元化品種,綜合一二三產業產值,每畝產值高達5萬余元。”園區基地負責人劉輝介紹到,在這每畝5萬余元的產值蛋糕中,農戶分享到的土地流轉費和采桑等勞務收入就高達7500余元,整個園區產值達8000余萬元。
尚好桑茶現代農業園區
一杯桑茶煮開了綠色致富路
云霧彌漫在山谷中,順著園區的路向前,清新的桑茶香沁入鼻腔,心中不禁升騰出輕松明快的感覺。“專利工藝技術最大限度保留了葉底的鮮活和桑葉的營養價值,清肝明目、茶湯清亮。”在尚好桑茶現代農業園區產研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遞上了一杯泡好的桑茶,小呷一口,茶香縈繞舌尖,味覺被迅速“俘獲”。
山間桑樹成排,郁郁芊芊,山上林木茂盛,蒼翠欲滴,如何將這一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想要在致富路上走得快、走得遠,就不能單單依靠原材料的產出。嘉陵區重點培育龍頭企業,依托尚好茶業、銀海絲綢、金富春等龍頭企業,聯合建設桑產業基地,目前共吸引30余家蠶桑產業企業入駐嘉陵區,形成了桑產業集群效應,帶來了實打實的收益。
“我們在雙桂鎮建成了總面積1.3萬多畝的茶桑園,集種植、養殖、旅游、精深加工于一體,輻射帶動了嘉陵區雙桂、太和等鄉鎮30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在“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下,龍頭公司與合作社與種植大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有了收購協議,農戶們積極性高漲了不少,再也不愁家里的桑茶賣不出去了。“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集群化、鏈條化發展思路,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強科技,持續發展壯大新型桑業基地規模。”嘉陵區蠶桑產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道。
【記者手記】
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靠的是產業振興。從建設桑茶基地,到桑枝食用菌的加工生產,從桑產品的研發銷售再到院士工作站科研基地的建立,嘉陵區搭建了一條富農的現代化產業鏈,一片小桑葉就這樣“活”起來,農戶們的口袋也慢慢“鼓”了起來。如今,桑茶園里各類產業正不斷發展壯大,孕育著鄉村振興的蓬勃力量以及村民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農戶們信心滿滿,他們要在這條致富路上大步向前,一幅全新的生活畫卷,正在這連綿不絕的桑茶園中徐徐鋪開。
來源:四川新w網-首屏新w南充(記者 夏婉琳 何佳欣 攝影報道),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