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受邀參加第三屆海絲國際茶文化論壇的駐華使節、國際友人等來賓走進福鼎市太姥山、綠雪芽白茶莊園、赤溪村等地,感受福鼎市壯麗的自然風光、獨特的白茶文化,考察茶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中國經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屹立東海之濱,北與雁蕩山、南與武夷山成鼎足之勢,以“山海大觀”聞名,其峰如刀削,穿云撥霧,險峻峭拔,令嘉賓們嘆為觀止,紛紛止步拍照留念。
嘉賓們在太姥山上拍照留念。(許文瑾攝)
“今天很高興來爬太姥山,這里的石頭太有特色了,風景也很漂亮,感覺非常驚艷。”老撾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沙婉萍下山后仍顯得意猶未盡,她告訴記者,這次不能爬到最高峰有點遺憾,有機會她一定還會再來爬太姥山。
嘉賓們在品嘗福鼎白茶。(許文瑾攝)
太姥山麓除了有令人叫絕的自然風光,還孕育了福鼎白茶,是福鼎白茶的發源地。當天,嘉賓們走進位于太姥山麓的綠雪芽白茶莊園,領略碧綠無邊的茶園風光,考察福鼎白茶的生產制作,了解福鼎茶農茶企的發展故事。
在綠雪芽白茶莊園,嘉賓們邊品茶邊了解福鼎茶產業的發展情況。(許文瑾攝)
2013年“綠雪芽”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全年直接生產、加工茶葉3133噸,銷售額5.47億元。綠雪芽每年為本地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村民人均年收入可增加3萬余元。
“沒來之前并不知道這里的白茶產量這么高,人們都因為白茶過上了好日子?!彼估锾m卡駐華大使帕利塔·科霍納告訴記者,他的家鄉也產白茶,茶葉是斯里蘭卡主要的出口農產品之一。
“這次來到福鼎,收獲非常大,這里的綠水青山讓我想起我的家鄉,看到中國鄉村因為發展茶產業實現脫貧,我覺得我也應該把福鼎茶農擺脫貧困的模式帶回去,讓斯里蘭卡共享這份中國茶的成就?!迸晾た苹艏{說。
被稱為“中國扶貧第一村”的赤溪村30多年來始終發揚“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閩東精神,艱苦奮斗、頑強拼搏,走出了一條從“輸血”到“造血”的鄉村旅游扶貧路,通過投資入股、資源變資產、村企合作,發展鄉村旅游業、白茶和食用菌特色農業不斷激活鄉村產業活力,實現脫貧致富。
當天下午,嘉賓們前往磻溪鎮赤溪村考察交流。在赤溪村口,身著統一畬族服飾的畬家婦女們唱起畬族的迎客歌,歡迎來自遠方的貴客。歌聲真誠悠揚,嘉賓們受歌聲感染紛紛加入歌唱行列,或拍手,或哼唱,氣氛歡快愉悅。
赤溪村村口,當地畬家婦女唱起畬族的迎客歌歡迎嘉賓們。(許文瑾攝)
嘉賓們先后前往村里的扶貧展示廳和人民會場,了解這些年村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聆聽“中國扶貧第一村”背后的脫貧故事,感受赤溪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嘉賓們在扶貧展示廳聆聽“中國扶貧第一村”背后的脫貧故事。(許文瑾攝)
來源:中國日報福州(記者 胡美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