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制作工藝
金水翠峰的整個制作,除整形工序用手工操作外,其余殺肯、揉捻、初干、烘干四道工序均用機械。獨特外形的形成,主要在于手工整形,操作特別細致。其法是在100℃左右的焙灶上,用雙手抱滿茶葉前后輕搓,使初干葉均勻地搓散,以利整形。待初干葉受熱變軟,改用摟、搓、擲三個手法交叉使用,反復進行整形。[1]
摟:用雙手的手掌相對,虎口撐開,利用其余四個手指將零散在焙灶上的茶葉集攏成堆,并隨之抱在手中,以促使茶葉成條,并使之緊直。
搓:是把摟在手中的茶葉,隨勢連手帶茶,一手在下,敞開手掌,手指第一關節微微彎起,另一手在上,也敞開手掌,手心向下挺起,用微力往前推進,使茶條在手中轉動,形成圓條形。
擲:是將茶葉搓后,即分開雙手,使茶葉落下焙灶,散發茶葉水分。
整個整形過程,摟、搓、擲三個手法反復進行,美觀的茶條就是這樣逐步形成的
獲獎介紹
金水翠峰系湖北省70年代所新創的名茶。1980年通過鑒定,1982年獲省政府科技改進三等獎;1982年在商業部召開的全國名茶評比會上,被評為全國名茶之一;1985年由農牧漁業部選送,參加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評會展出。
金水翠峰茶系湖北省農科院果茶所于1979年創制成功的名茶,采用一芽二葉初展鮮葉為原料,經過5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細挺秀,色澤翠綠,鋒毫顯露,香清味醇,葉底嫩綠,茶湯綠黃明亮。1980年在商業部主持的評茶會上,被列為中國名茶之一,1982年該項研究獲湖北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