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貴州種茶、制茶、飲茶歷史悠久,茶園總面積已達700萬畝,是全國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緯度、多云霧、無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區,全省10余個縣進入中國茶業百強縣。2021年茶葉產量約達46.99萬噸、產值570.9億元,帶動涉茶人數340余萬人,涉茶農戶年人均收入12351元。茶產業已成為貴州農業現代化中最具規模最具影響力的富民產業。
依托江口縣境內梵凈山優美獨特的生態資源,貴州貴茶有限公司發展迅速,成為國內最大的抹茶生產加工企業,產品暢銷國內外。
2021年4月1日,村民在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桃映鎮黃金芽種植基地采摘明前茶。(李鶴 攝)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江口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生態茶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組長涂曉華介紹:江口縣貴茶產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6億元,占地340.79畝,已建成年產能1萬噸歐陸大宗茶生產線、3000噸紅綠寶石生產線、2000噸抹茶生產線、1000噸固體茶粉生產線,年產值達7億元,增加就業崗位1000余個。與此同時,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該縣18家茶葉生產企業簽訂聯盟協議,覆蓋茶農8.62萬人。
“江口茶產業的興旺發展離不開全縣各級人大代表的傾力推動。”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縣生態茶產業發展工作專班辦公室主任石秋芬說,按照“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支隊伍”的要求,縣委出臺了《關于深化產業體系改革促進全縣生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專門方案對碾茶生產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及時調整充實生態茶產業發展工作專班,縣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任專班組長,縣鄉兩級人大代表任專班成員,實行“全產業鏈投資、全利益鏈聯結、全要素鏈組合,全流程鏈優化,全責任鏈壓實”,整合各類項目資金約2億元,撬動社會資金約10億元投入茶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加快抹茶系列產品研發,先后在食品、飲品、保健品等應用領域取得技術性突破,已面市的抹茶雪花酥、抹茶曲奇、抹茶祈福餅、抹茶拿鐵、抹茶拉面等系列產品深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駱象村地處梵凈山丘陵地帶,土壤肥沃、空氣濕潤、水質純凈、日照充沛,是優質生態茶葉種植的絕佳地。怒溪鎮人大代表、駱象村黨支部書記闕從汗帶領村民群眾發展茶園2.1萬畝,建成高標準抹茶基地500畝,群眾享有土地流轉資金和茶產業分紅款,加上參加茶園管護獲得的務工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2110元,祖祖輩輩靠山吃山的駱象人全面擺脫了貧困。
一業興,百業旺。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縣擁有生態茶園15.97萬畝,培養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注冊茶葉專業合作社89個,組建茶葉加工廠41個,發展名優茶生產線61條、碾茶生產線14條、抹茶生產線2條,紅綠寶石精加工生產線各1條。茶葉品種有福鼎大白、安吉白茶、龍井、金觀音、鐵觀音、中茶108、黃金芽等20個國家級良種,先后在國際茗茶評比活動中獲得“金獎”1次,在中茶杯獲得“特等獎”1次,在國飲杯獲得“特等獎”5次,在其他各類茶博會、斗茶賽等茗茶評比活動中獲得“金獎”、“一等獎”等共50次。茶產業產品產量突破1.15萬噸、總產值達11.76億元,促進1.52萬人農村勞動力就業,實現人均增收4330元。
供稿:江口縣人大常委會? ?雷永貴
來源:貴州人大,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