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明·嘉靖《安化縣志》卷五:雜記第69頁安化天生出好茶的記述。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風物。”安化這方水土孕育了安化黑茶,有鮮明的地域特性。
安化黑茶對原料的要求、加工技術、花色品種、品質特征、文化內涵、飲用價值等具有獨特性,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獨特的自然地理生態宜茶環境孕育了天然品質的原料。
陜西涇陽茶人早在宋代前后就用安化黑毛茶制作茯茶,為什么要來安化進購茶葉原料?晉茶商在明中后期前后為什么來到安化辦茶?就是看好了這個特定區域有獨特品質的茶葉原料。至遲在宋代、明朝就有共識:“安化天生出好茶”
明·嘉靖《安化縣志》卷五:雜記第69頁記載:“宋茶法嚴甚,邑伊溪中山、資江東坪產茶比他鄉稍佳。謠云:“寧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指茶也。山崖水畔,不種而生。人趨其利,奸民乘間唱和嘯聚,或至抗巡尉而習不軌。紹興二十四年,黎虎將,淳熙二年,賴文政,皆因而為亂,猖獗殺掠為民患。大帥王侍郎奏于資江龍塘建寨,命將統之,歲一易戍,民賴以安。宋諸寨柵皆險要之地,寨有團保守御,以備盜賊?!?/p>
陶澍在清·嘉慶20年五言古風《試安化茶》詩句:“寧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宋時有此語,至今猶能道?!泵鳌ぜ尉浮栋不h志》記述和陶澍詩句說明了“安化天生出好茶”,至遲在宋代明朝就有共識,受到歷朝歷代的推崇和保護。正因為“安化天生出好茶”,安化一方水土孕育了“安化黑茶”,至遲在宋代1068~1077年前后就有了制作黑毛茶的工藝,黑毛茶在西北“宜于酥酪”,篾簍或布袋包裝的黑毛茶在運輸途中無意之中發現了“霉”才有了茯茶,成為西北各民族的神秘之茶,也就在明·嘉靖3年,“黑茶”之名“僅于湖南安化見之”。
清同治《安化縣志》卷十第24頁記載:“安化出茶,邑土產推此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