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是發展產業,尤其是在缺乏資源的貧困山區,要因地制宜發揮農業特色優勢,發展主要產業,依靠科技興農,加速產業升級,有力助推貧困地區的增產增收”,湖北省房縣門古寺鎮黨委書記錢師威與前來參觀指導茶葉產業的省農科院領導講道。
門古寺鎮推行茶產業升級實行機采生產線運營
(相關資料圖)
6月20日,房縣門古寺鎮黨委、政府為助推該鎮茶葉產業發展,聯合商會邀請湖北省農科院領導、湖北宜昌安明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安明及技術員等一行到門古寺鎮秦口茶場參觀、指導當地茶葉產業發展,針對當地主要產業“低產低效”現狀,對茶產業推行機采加工,提升茶農經濟效益,助推地方鄉村振興發展。
政府牽頭梳理產業堵點
房縣門古寺鎮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主要發展的產業是茶葉。茶葉在當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地理優勢,起步早、規模大,加上近年來全鎮上下緊緊圍繞“三點三線”“擴穩引”的發展思路,大力支持茶葉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全鎮新老茶園總面積已達11000畝,成為該鎮發展經濟的主要產業。
萬畝茶園基地一角
但是在茶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加工滯后、產業鏈不健全等方面問題,導致“產、銷”環節出現堵點。面對問題,鎮黨委、政府召集商會和茶農們研討對策,一致認為亟需解決最大的堵點是“產”。因規模種植,單靠手工采茶,效率極其低下,目前發展電商平臺可以解決“銷”的問題,但沒有“產”,何談“銷”,所以推行茶葉機采加工勢在必行。一是機械化采茶速度快,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加速茶葉商品化進程,能夠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二是機械采茶可以打破以往只注重毛尖、芽茶等高端茶的生產模式,分等級采摘使以往的“廢葉”也能經過加工成為價廉質優的大眾茶葉,促進茶葉的消費和發展;三是制茶工藝易于規范化,有利于保證產品質量穩定,擴大產量,普及技術。
科技興產助農增產增收
“之前手采茶葉效率低,一個壯年勞動力一天只能采摘2-3斤芽茶,現在機采茶葉普及了,一個人一天起碼采摘600多斤哩!通過推行機采加工,讓‘廢葉’變‘金葉’咯!”該鎮農技站站長、高級農藝師張俊激動地說道。
機采替代人工采茶方式
在房縣門古寺鎮秦口茶場機采茶葉加工現場,員工們正在進行茶葉的殺青、揉捻、干燥等等一系列工序。作為一家較為成熟的茶葉生產企業,該鎮秦口茶場這幾年穩健發展,是門古寺鎮黨委政府激發商會活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好局面的反映。
宜都市農業局一名技術員在機采現場與茶農互動,就茶葉機械化采摘做出示范時說,“利用機械采代替手工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茶農經濟效益”。
該鎮黨委書記錢師威表示,“下一步,門古寺鎮將繼續在重點采茶村持續推廣機采茶葉技術,以示范點輻射帶動全鎮茶農,提高茶樹利用率,提升茶葉產量,全面增加茶農收入,助力我鎮鄉村振興發展。”
王正林 田夢婷
來源: 人民論壇網,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